川渝协同进行石窟保护利用
2021-06-19 18:10 来源: 新华社
举报

18日,四川省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局在成都联合召开川渝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研究如何协同保护利用川渝石窟。

川渝地区是我国晚期石窟中遗存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类型最复杂、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区域。川渝石窟(含摩崖造像)数量达2900余处,占全国总量的近50%。川渝石窟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点,是研究我国晚期石刻艺术发展与雕刻技术特点的实物,是中国石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座谈会上,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介绍了重庆市、四川省石窟保护利用情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川渝石窟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和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深入研讨、建言献策。

据了解,川渝两地近年来在保护利用石窟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在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和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专家们一致建议,要强化石窟考古工作,有序开展考古工作、基础研究和成果普及;分类别分层级开展石窟抢救性、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完善学术研究和保护体系,形成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模式;开展数字化工作,建设石窟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围绕川渝石窟典型病害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将石窟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石窟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专家们还建议加强石窟保护专业机构建设,做大做强省级石窟保护研究机构,在石窟相对集中地区建立区域性的保护研究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各级财政加大石窟专项保护经费的支持力度;推进川渝石窟立法工作,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优化项目工程管理,针对考古和石窟本体保护,鼓励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争取国家设立川渝石窟保护重大专项,整合川渝石窟资源建设国家文化遗产线路、国家遗址公园。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分别作总结发言,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抓好川渝石窟同源研究、同源保护、同源展示、同源利用等工作,共建机制、共建平台、共推项目,共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川渝特色的石窟保护利用之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